01.微软:免费的目的是垄断
Windows系统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,大多数人都是用盗版,包括Office软件,但微软公司一开始并没有严厉地封杀,而是采用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的方式有意纵容盗版扩散。
尽管表面上喊一喊,打一打盗版,但只是虚张声势。
等绝大多数人都接受了Windows系统,习惯了使用Office软件,等把竞争对手赶出了中国市场,让其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,微软公司获取了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,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唯一选择。
于是微软公司开始搞“正版计划”,首先从政府机构和大企业入手,通过正版计划迫使一大批机构和企业把过去省的钱吐出来,要不然会面临法律的制裁,所以这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商业模式。
如果在早期严厉打击盗版,微软就不会形成市场的垄断地位,就没有了后续的生意。
这也是国内目前如火如荼的打车软件上演残酷竞争的一个原因。
软件不仅免费,甚至倒贴,很多人看不懂软件公司图什么,其实道理很简单,他们就是在寻求垄断。
因为一旦形成垄断,就可以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,那时就由不得消费者了。
众所周知,中国的消费者“太精明”,往往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而忽视长久的成本,更不会思考一旦被某一家公司垄断的后果是什么,到头来一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,等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晚了。
02.苹果:先免费,后捆绑
随着苹果手机开启的智能手机时代,各种免费的App应运而生,人们面对免费的App,几乎没有招架之力。
对于厂家来说,免费可以带来知名度和客户基础,通过免费下载相当于实现了传统企业的广告宣传,当然比传统企业的广告更进一步:
第一可以精确定位,第二可以快速传播,第三可以亲身体验。
过去传统的广告宣传仅仅是让客户知道某一个品牌,或者某一个产品,但是免费下载却可以让更多的人拥有一个初级版的软件,这样就远远超过了传统企业“硬广告”的效果。
不过这种玩法仅仅在“比特时代”才能做到,毕竟,数字化产品一旦开发出来就没有后续费用了,大家下载时对厂家来说并不产生额外的费用。
不像“原子时代”,只要你做出来一个物理上存在的产品,就一定会有费用发生,而且做得越多成本越高。
当消费者习惯了某一个免费的App之后,App就成为客户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就可能带来延伸价值。
厂家既可以推送其他广告,捆绑其他服务,也可以通过免费获得的客户数据赚钱,还可以提供升级版的收费App,把要求更高的客户转到收费的产品上,自然给企业带来利润。
小米手机更是把一些在苹果手机上必须收费的App及一些加密的软件解密后免费送给客户,从而赢得了客户的“尖叫”。
不过,这种玩法仅适用于软件行业,其他行业很难模仿。
03.海底捞:羊毛出在羊身上,赠品模型
闻名全国的海底捞也是免费模式的实践者。
去过海底捞的人都知道,他们可以提供免费的美甲服务,免费的擦鞋服务,还有各种免费的瓜子、小吃等等,让客户觉得来了海底捞可以占很多便宜。
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赠品模型”。这里免费,那里收费,通过一些免费项目吸引客户,增加服务的价值,再通过产品销售把免费的成本收回来。
当然,海底捞的这种玩法能否持续下去,主要取决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到什么时候结束,只要海底捞始终能招到来自贫困地区的低成本员工,就可以保持价格竞争力。
大家都知道,海底捞的产品与其他企业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,而服务水平也只比其他企业稍微好一点。
海底捞之所以会成功,得益于老板对人性的理解,他是洞察人性的高手,知道消费者内心深处最需要什么,最想占什么便宜,最渴望得到什么关怀。
尽管消费者自己根本没有觉察,但是面对这样的“知己”,他们是很难抗拒的。
大家有什么看法,欢迎给我留言讨论,交朋友!
转载请注明出处。